作者:李剑昌
黄新波(1916~1980),幼名裕祥,笔名羽祥、一工、何映月等,现代版画家、美术活动家。
黄新波1916年1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斗山镇小道村一个华侨之家。他自小爱好美术、文学,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1930年秋入台山县立第一中学,开始发表进步文学作品,因参加进步活动,于1932年被校方开除,后又与进步同学主办文艺刊物《火线上》,积极从事进步的文艺活动,遭当局通缉,逃亡香港。1933年到上海,先后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新诗歌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在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主办的新亚学艺传习所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修。同年在鲁迅直接指导下开始木刻创作。1934年,他与友人组织“无名木刻社”(后易名为未名木刻社),4月,由鲁迅作序,出版了他和刘岘的手拓画册《无名木刻集》,10月,又出版了他和刘岘的手拓《未名木刻集》和《未名木刻选集》。翌年赴日本留学,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和中华学术研究座谈会的活动,并主持中国美术家联盟东京分盟工作。1936年回国,为上海与郑野夫、江丰、力群、曹白、林夫等组织全国第二回木刻流动展览。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
黄新波在上海与鲁迅结下深厚的师友情谊。他1933年在上海一个插画展览会上,第一次见到鲁迅。后来他多次亲聆鲁迅的教诲,收获良多。随后他把包括处女作《夜饮》等50多幅作品寄给鲁迅,请求批评指正,引起鲁迅重视。他在手拓编印出版《无名木刻集》时,鲁迅不但资助出版,并为之作序推介,指出木刻“是新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鲁迅编辑出版《木刻记程》一书,还将他署名“一工”的习作《推》收编进去,给他极大的激励。从此,他与鲁迅成了亦师亦友,接受指导更多。鲁迅病逝后,他是治丧委员会工作人员之一,怀着敬仰的心情,根据瞻仰遗容时速写的鲁迅形象,刻下了一幅《鲁迅先生遗容》,后来成了中国版画的经典之作。1937年4月,他出版了第一部个人画集《路碑》。他在自序中深情地表述∶“一见到中外的木刻,我就想起鲁迅先生。导师逝去,我们的责任也更重大起来了!”
1938年,黄新波经香港到粤东参加抗战部队,在广州《救亡日报》任特约通讯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转移到桂林,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主持人之一。他在桂林的三年,是他版画创作的高峰期。他面对饱受灾难的祖国和奋起抗争的民族,创作热情倍加高涨。他一生共有600多件版画作品,而在桂林便创作了200多件,三年占了三分之一。在这批作品中,有几套连续画或组画,成为他的代表作∶如1939年的第一套《老当益壮》(又名《不落的太阳》),共60余幅,描述一位归国老华侨抗战的故事。他出生于华侨之家,对飘泊海外侨民的感情,他们的爱与恨,痛苦与希望,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描绘得让人刻骨铭心。第二套是1940年的《爱》,共12幅。他选择的主人公是一对热恋情人,描述他俩为了民族的胜利而牺牲了爱情和生命的感人故事。第三套是1941年的《沦陷区的爱》,共9幅,揭露日军的暴行,歌颂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英勇反抗。第四套是1942年的《沉默的战斗》,共20幅,重现他当年在广东东江地区,随抗日部队的战斗生活。第五套是1943年的《心曲》,虽然只有10幅,却震撼人心。当时正值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刻,而《心曲》的画面却和平宁静,构图抒情优美,线条圆融流畅,闻不到硝烟血腥,听不见怒吼哀鸣。这一切,正体现他在动荡流亡的岁月中,在经历血与火灾难的经历中,依然憧憬着美好的希望与光明的未来,力证他的作品不再是“宣传画”,而是植根于生活升华为不受时间侵蚀的艺术品。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新波回到香港,担任《华商报》记者,同时发起组织人间画会和人间画屋,举办各种社会活动,对战后香港文学艺术的复兴作出贡献。
1949年秋,黄新波离开香港赴东江解放区,年底回到广州,担任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美术组组长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1950年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部主任。1954年任广东省美术工作室主任。1956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首任主席,1958兼任党组书记,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1961年兼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广东分会副会长。1963年广东画院成立,任首任院长。他“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71年才离开“五七干校”。1973年任广东人民艺术学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任广东省文艺创作室主任。1977年广东省美术家恢复活动,他继续当选为主席,同年当选为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1979年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
黄新波的版画受美国版画家肯特的影响,善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通过独创性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和深邃思想。并用黑白对比和工整流畅的排线,组成典雅、和谐,富于韵律感的画面,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浓郁的诗意。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新波任职繁多,经历风雨不少,但一直坚持艺术创作。他一生创作了版画600多幅,出版画集15册,还有一批油画、漫画、诗歌和散文作品。他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行者,是我国第一代有卓越艺术成就和国际影响的版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活动家。
黄新波出版的画册有《路碑》、《心曲》、《新波画册》、《三年》、《新波木刻选集》和《新波版画集》等。代表作品有《他并没有死去》 (1941)、《孤独》(1943)、《卖血后》(1948)、《横断南海》(1960)、《年轻人》(1961)、《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1975)、《春华长艳》(1977)、《创世纪》(1979)等。
黄新波1980年3月17日逝于广州市。
2009年2月 写于台山城
本文来源:李剑昌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