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白沙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发布机构: | 白沙镇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15-05-27 03:05:12 |
朱崇山与夫人刘青
朱崇山
他出生在越南,又带着对祖国的强烈热爱而回到祖国的怀抱,殊不知因“坐着飞机”回国而戴上了6顶帽子,住了7年“牛棚”。
他偶然上了一所共产党的学校,从此走上了一条跟着共产党走的无悔之路。
他曾羡慕山间劳作的老农,希望以田耕作为职业,而这个想法,和他后来的学医从文,一脉相承。
学医,他没上过一天医学院,一所大学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却请他当组长;
从文,他没有文学底子,却创造出5天一个中篇,一天12000字的惊人速度。
……
1 从越南回到中国
跟着毛主席前进
记者:首先,请回顾一下你的经历吧。我觉得你求学的道路和一般人好像不太一样,你是在香港学经济,后来当兵,接着从文,这种经历和你当初所学的专业并不一致。
朱崇山:我的祖籍在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三八镇,但我没有回过。我在越南出生,我祖父去越南时将家里人带到了越南,现在家族里其他的人都在美国。我1949年回中国,回国后也极少回台山。1954年合作化的时候,当时的粤西区党委派我到台山搞合作化运动,在台山工作了4个月都没有回家乡,因为那时候极左得很厉害。现在,我儿子和小叔子都希望我带他们回去看一看,我也有这个愿望,希望回到家乡看一看。我虽然没有回去过,但我的作品送给台山图书馆收藏,上面写着“送给母亲台山图书馆”。
记者:当初从越南到香港去求学,是因家庭生活条件不错吧?
朱崇山:我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亚细亚汽油公司职员,因为他懂法文。我们的生活算中等吧。在那边,我们都很想念祖国,华侨的爱国情绪很高。1948年,在越南呆到17岁后,我放弃已考上法国留学生的机会,决定回中国读书。从越南回中国一定要经过香港,我父亲不想我读中文,我就留在香港读英文。
记者:刚去香港的时候,你会讲中文吗?
朱崇山:我会讲中文,在越南读书的时候学过中文。在香港,我很幸运地进入达德学院读书。里面的教授都大名鼎鼎,如郭沫若、矛盾、千家驹、黄药眠等。这所学校名义上是经济学院,实际上培养进步青年。英语和数学在这里不看重,入学考试主要考《新民主主义论》。
刚进入学校,我许多都不懂。有一次上沈志远教授的《社会学》,我提问:“什么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沈志远听后,气愤地对我说:“回去查字典!”到这时候,我才开始考虑怎样学习的问题。这次批评对我影响很大,是一辈子的。后来过了两个星期我又提了一个问题:“既然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那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没有矛盾?这样的矛盾会否引起革命?”
沈志远很惊讶地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我正在研究,我现在也不能答复你。”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叫我把自己的思想和问题整理成一篇文章,帮我修改后发表在香港《大公报》。
1949年2月达德学院被香港特区政府封校,办了头尾3年。封校后,学生们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转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条是在南方参加地方部队。1949年3月,我参军了,但1950年1月份就离开部队到南方大学上学。在南方大学学了大概9个月,我留校当了干事。 1951年,我则被安排在粤西区参加土改工作。
回国后有两件事是令我最感动的,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是在南方大学读书不用交学费,吃饭不用钱,衣服发给你,我们在海外哪里有这个概念。第二个,当时农民很苦,吃不饱肚子,出现水肿,但共产党要求大家同农民“三同”,即同住同吃同劳动,因此,我觉得,世界上最关心农民的是共产党,这样的党肯定是个好党,所以我工作很投入。
2 戴6顶“帽子”住7年“牛棚”
矢志“不求人”学医从文
记者:看你前面这段经历,很难想像你是如何转到文学创作这条路上的。
朱崇山:从土改到文革前,我一直当首长秘书,首先是当湛江地委副书记的秘书,后来又当粤西区党委书记刘田夫的秘书,他后来当了省长。我的笔头很快,领导的话一讲完,我的文章就出来了。
至于我转而从文,则是和我有海外关系有关,尤其我又是从香港回来的。文革时,找我麻烦的人说,我从越南到香港,是坐飞机去的,参加革命怎么能坐飞机?说我肯定是资本家或者特务。因为这,我头戴6顶帽子:特务、叛徒、魁首、黑秀才、当权派,还有一个不记得了。我住了7年“牛棚”,每天都要检讨。
有一次,我看见山里一个老农民在田里赶牛耙田,突然心生感叹:以后要是有这个职业就好了,这样自由自在地在山里行走,不用求人,多好啊!不过转念一想,这对于我也不现实。后来我就想,能不能找个职业,不接触那么多人,也不用求人?于是想到学医,但学西医又要买药,有求于药房,所以只能学中医,中医有草药,可以不求人。
当时我跟地委书记啊,专员啊等等一些“老革命”关在一起,大家都很闷,有人就建议我:“小朱,你人聪明,大胆地学吧,我们给你讲讲自己家乡的中草药知识,你记下来。”我说我不会号脉啊,他们又说:“很简单,每有一个病人你就去号脉,分别记住脉象,这样就可以了。”
从“牛棚”出来后,有关方面又叫我当秘书,我坚决不干了,怕了。当时,暨南大学医学院要成立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所,专门医治华侨。我去找暨南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去了以后,3个教授加上1个院长同我谈话,实际上就是在考试。他们问我对中西医结合有什么看法。我将在牛棚中的“学习心得”说了很多,他们当场就请我当研究组的组长。
接着,我就想进行创作了,想得很简单:离开政治远一点。
后来,广东省作协成立了一个文学院。进文学院的条件是,有3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才可以。我就开始写,一篇写越南的小说,叫《忧郁的眼睛》,发表在《作品》上,被香港《文汇报》转载。从此,我信心大增,很快,就发够了3篇文章。
3 深港澳“三部曲”
寄托着故乡情结
记者:回想起来,你前面走过的路,每一段都是十分坎坷,但每一次都顺利过了关。
朱崇山:是的,一方面因为我人缘很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路可走了,都是被逼出来的。1979年去了作协以后,任务是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0-20万字,因为我没有文学底子,所以很拼命,有一回5天就写了一个中篇,一天12000字。
记者:现在我们可以说说家乡了。朱老师对家乡其实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没有实际的感受,但这么多年来您却一直想着家乡。
朱崇山:1950年底在南方大学的时候,我到湛江招生,途中在江门过夜。解放初期江门很繁华,真漂亮。它生产的柑,很结实,你吃完把皮给回柑农,他就少收点钱,后来才知道可以做陈皮。我对江门印象很不错的。
后来,到土改的时候,开平、恩平、江门出了一些假案,富农地主什么的一下子多了起来。买地的华侨,并不是剥削来的,也被定为地主,这就把问题扩大化了。当时我们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因为在国外呆过,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后来我在小说《风中灯》里面写到香港那些资本家在国内被划成地主,被抄了祖坟的故事,把这段历史和情感通过香港来写。
1997年底,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社长亲自来深圳,又让我写澳门。当时我就说不行,因为给我的时间只有1年多。后来,张光年,即《黄河大合唱》词作者上门来找我,也让我写澳门。他说,你写,我帮你。在他的鼓励下,《十字门》很快就脱稿了。
《十字门》体现了我的侨乡思绪,但最集中的还是《鹏回首》。可以讲,深港澳“三部曲”都有浓重的侨乡情节在里面。
4 夫人这一辈子
跟我吃太多苦
记者:谈谈您的夫人吧,她应该挺不容易的。
朱崇山:挺不容易。她的一生全部用来支持我了。年青时,组织上让我当地委书记秘书,后来我不想干了,因为整天要跟着领导转,没有自己的时间,连老婆都找不到。这样,我就被分配到粤西区党委组织部工作,但因为保密性强,我也觉得枯燥难忍。再后来因为我能写些东西,所以又被调到党校。那时候的党校,也是成天下乡搞运动。我的夫人当初是湛江一个区的卫生院院长,她们医生也要下乡,所以我们就这样碰到了。
我戴帽蹲“牛棚”的时候,我们的小孩才3岁,那帮人天天要她跟我离婚,划清界线,她却始终跟随着我。她这一辈子跟着我吃太多苦了。
相关链接
“深港澳”三部曲
上海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朱崇山的三部长篇小说——《鹏回首》、《风中灯》、《十字门》,是为“深港澳”三部曲。粤深和港澳历史上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中也休戚相关,而改革开放更是促使港澳顺利回归的重大动力。这三部曲体现了这种关系,构成了系列。与此同时,这三部曲分别以历史风云和地方风俗画的生动描写,艺术地再现了珠江文化的特质和色彩,是对珠江文化的思想与艺术内涵的一次升华。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宗对此三部曲的问世评价甚高:朱崇山深港澳"三部曲"是一块民族振兴的文学碑记,是一颗珠江文化的艺术明珠。
香港达德学院
香港达德学院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的关怀下,由中共广东区委(其后为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领导,与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合作,在香港创办的一所正规的、新型的本科大学。
学院于1946年10月在香港新界新墟青山脚下蔡廷楷将军的别墅“芳园”创办,分别由著名爱国人士李济深、陈其瑗担任董事长和院长。学院的同学们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分批北上或到广东各游击区参加革命。香港达德学院学生离校参加武装斗争的人数在200人以上,他们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光辉的贡献,其中有18位师生英勇牺牲。
(江门日报 曹乃付 文/图)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