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

一图读懂《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办法》
  • 2024-02-04 16:48:31
  • 来源: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打印】   【字体:    

政策原文:《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办法》

一图读懂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办法.jpg

《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2023年10月2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将《办法》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办法》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需要。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求在全国范围集中开展治理工作。今年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要强化标本兼治,针对燃气、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在抓紧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避免隐患常治常存、事故屡禁不止。因此,制定《办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

(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我省作为经济大省,路网发达、物流体量大、路面行驶的货车数量庞大(货车通行量约占全国的1/6),违法超限超载形势严峻。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威胁道路、桥梁的结构安全,缩短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据测算,如果行驶公路的车辆超限超载50%左右,公路正常使用寿命将缩短约80%。以一般等级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12年到15年为例,超限超载造成的实际使用寿命仅为2年到2.5年,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防范化解风险,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广东,亟需通过制定《办法》遏制超限超载行为。

(三)总结我省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我省分别于2012年、2014年制定省政府规章《广东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办法》,在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还存在着部门间衔接不畅、部门监管不到位、治超经费不足、执法手段单一等问题,原有的两个规章已不适应安全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亟需废旧立新。此外,近年来我省以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为导向,按照“属地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施策、源头路面并重”的总体思路,健全了“路面联合精准打击、路面信息化高效管控、高速公路入口拒超、部门合作源头共治”四位一体治超体系,这些成熟的经验做法,有必要及时上升为规章的内容。

  二、制定《办法》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通过,2021年第三次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年通过,2017年第五次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通过,2021年第三次修正);

(二)政策文件

1.《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交公路发〔2016〕124号);

2.《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交公路发〔2017〕173号)。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二十四条,包括政府及各部门职责、货物装载源头治理及溯源、路面联合执法和规范站点建设等方面。主要内容如下:

(一)明确政府和部门分工。一是明确政府对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领导,将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将治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四条);二是规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在道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中的职责(第五条);三是要求从事货车生产、销售、改装、检验以及货物运输的单位、个人和货物装载源头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第六条);四是要求车辆生产、物流等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第七条);五是考虑到超限超载与货运市场秩序有直接联系,货运市场秩序混乱、货运价格不合理,会导致从业者通过超限超载来弥补运价下滑造成的损失,形成越超限超载运价越低、运价越低越超限超载的恶性循环,要求政府有关部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并规范网络货运新业态经营行为(第八条第一款);六是考虑到近年来涉及货车驾驶人及相关执法行为的负面舆情事件时有出现,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规范相关执法行为,并加强对货车驾驶人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改善其从业环境,保障其合法权益(第八条第二款)。

(二)强化源头治理及溯源。一是超限超载属于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为加强源头治超,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求货物装载源头单位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货物装载事故隐患(第十条);二是为加强对货物装载源头单位的管理,规定交通运输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现事故隐患要责令排除并依法处理相关违法行为(第十一条);三是针对在利用网络提供货运信息服务、货物配载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不得超限超载配货,不得指使、强令货车驾驶人超限超载运输货物(第十二条);四是针对超限超载溯源难问题,要求行政机关收集、移送违法线索,要求货物装载源头单位和货车驾驶人配合溯源调查(第十九条)。

(三)强化路面治理及规范站点建设。一是为加强高速公路入口拒超,要求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设置称重检测设施设备,不得放行未经检测的货车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超限货车驶入高速公路(第十三条);二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规范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定点联合执法行为(第十四条);三是为加强非现场治超,鼓励科技治超,规范了路面治理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和相关设施的建设(第十五、十六条);四是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建立治理货车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流动联合执法,加强路面治超(第十七、十八条)。

  四、《办法》的亮点

(一)凸显政府主导统筹作用,治理制度法制化。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治超机制上升到法律层面,构建链条式的治理路径,提高我省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综合性、系统性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治超主体责任,统筹解决当前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困难,牢牢抓住部门联动、路面查纠、源头监管等主要环节,构建了严密的全链条、闭环式治理体系。《办法》同时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财政保障、基础设施设备保障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规定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治理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发挥指挥协调作用、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治理职责。

(二)贯彻安全生产监管的理念,严格把控源头安全“第一关”。《办法》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明确把《安全生产法》作为立法依据,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也是“三管三必须”原则写入《安全生产法》后,首次在具体治理工作中的应用,是本次立法的突出亮点。

在源头管理方面,明确装载源头单位应负起安全生产责任,将合法装载列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不得放行违法超限超载货车,以实现在货物装载配载环节根本性地消除或控制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目标。

在源头监管方面,规定了交通运输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的部门要落实对装载源头单位的监管措施,发现事故隐患要责令立即排除并依法处理。此外,还强化了路面治理部门与源头监管部门的密切衔接,规定路面查纠部门要主动收集装载源头单位的违法线索,及时移送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形成闭环治理,构建跨部门共同监管机制。此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号)关于“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的具体体现和法制化保障。

(三)注重综合治理,治超体系更加完善。以法的形式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治超中的职责,紧盯车辆生产、销售、改装和货物装载、运输全过程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实现横向纵向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形成了多部门各负其责的联合治理体系。

(四)关注新情况、新业态,规范货运行业健康发展。货运司机群体庞大,背后牵连着无数个家庭,其工作、生活环境也备受国家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国家对货运行业发展的持续关注以及着力改善货车司机从业环境的要求,出台相应的关爱暖心措施。本《办法》也明确相关部门应当规范相关执法行为,加强对货车驾驶人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改善其从业环境,保障其合法权益等内容,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同时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高速发展,《办法》对利用网络平台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新业态也给予关注,规定了加强对网络货运新业态的管理,增加对利用网络提供货运信息服务、货物配载行为进行规范的内容。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